這篇文章將討論技術對以太坊的負面影響,並以EIP4844和Restaking作為例子。通常,市場認為新技術會帶動需求,進而推升某些幣的價格,降低其他幣的價格。例如,今年被稱為「質押年」,EigenLayer的出現使得Restaking應用如雨後春筍,市場預期以太坊的質押量將增加,因此以太幣的需求也會增加,價格必然上漲。
然而,技術對幣價的影響還可以從供需曲線和基礎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舉例來說,EIP1559的協議改動與貨幣發行量有關,我們需要以長期的角度來理解新科技如何塑造價格均衡。
一旦供需曲線移動,基本面的影響就會更強勁且持久。舉例來說,EIP4844的上線預計將使以太坊交易的資料成本降低90-99%,而計算成本也因為Layer 2的關係變得很低,這降低了交易手續費,使其更實惠好用。
儘管交易手續費的降低會促進以太坊的使用量增加,進而推升幣價,但原本燒毀交易手續費是以太坊通縮的來源,手續費大幅降低意味著以太幣燒毀量變低,貨幣流通量增加,這導致以太幣的供給曲線向右移動,幣價會下跌。
然而,基本面的影響可能更深遠,EIP4844可能會使交易成本變得非常低,從而吸引更多人使用以太坊,提高網路效益。如果使用以太坊的人數大幅增加,需求曲線向右移動的幅度更大,那麼價格反而會上漲。
供給與需求的動態關係如何達到均衡還不確定。新技術的上線可能會引起市場的波動,我們可能會看到價格因供需改變而上漲或下跌。儘管如此,長期的市場變化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另一個熱門話題Restaking也很適合說明新技術如何長期改寫供需平衡。現在,以太坊的PoS驗證者可以用同一份抵押品賺取額外收入,這增加了對以太幣的需求量。人們購買以太幣作為抵押品鎖倉,然後再質押同一份抵押品以獲取額外利潤。這種模式與傳統金融世界中的信用創造相似。
你不需要了解複雜的貨幣理論,只需思考以下描述即可理解:再質押的經濟誘因會鼓勵更多人購買以太幣作為抵押品,從而增加以太幣的需求量,同時鎖倉會減少貨幣的流通。需求量增加,供應量減少,幣價就會上漲。這看起來很合乎邏輯,符合經濟學的理性推論,但事情真的那麼簡單嗎?
有一些盲點需要澄清,一旦你再質押了資產,鎖倉期間無法立即應對市場波動,而且你的抵押品既可以用於節點運行,也可以用於跑Oracle等應用,無論你做了什麼壞事,都會損失同一份押金,這帶來了難以估量的風險。目前市場對Restaking普遍持樂觀態度,部分原因是加密貨幣牛市,暫時不用擔心大量鎖倉造成的流動性問題。
此外,表面上Restaking的經濟誘因可能會刺激幣價上漲,但對於貨幣政策而言,Restaking卻是一個壞消息。因為以太坊PoS的挖礦獎勵公式與PoW不同,PoW是固定產量,每個人挖到的幣都是1/n;而PoS則是不固定數量的礦,挖礦節點和挖礦獎勵之間存在平滑化的根號關係。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質押數量對收入的影響不要太劇烈。問題在於,PoS挖礦獎勵會隨著節點增加而增加,而Restaking的經濟誘因會增加質押的意願,從而增加staker的數量。假設在Restaking出現之前,原本的供需平衡點是4%的PoS利息,Restaking提供了額外的2%利息,這將增加staker的數量,同時降低原本挖礦的利息。
新的平衡點可能是3%(PoS)+ 2%(Restaking),再質押的玩家合計可以賺取5%的利息。然而,以太幣卻因節點增加而加速印鈔,這導致通脹。儘管個人獲益增加,但從整體環境來看,通脹導致幣價下跌。再質押的玩家持有更多以太幣,但資產價值可能貶值,沒有再質押的玩家更加倒霉,沒有賺到幣卻受到通脹的影響。因此,將更多收益投入到PoS節點上的技術對底層協議的貨幣政策是有害的。
當然,也不能排除Restaking確實創造了大量新的應用(以及相應的新的「價值」)。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對安全性沒有貢獻的超額抵押,以及伴隨而來的額外通脹壓力。為此,協議開發者們正在積極發展最低可行增發量的概念,並且有多個方案正在討論中。
總之,當我們討論EIP4844或Restaking時,市場應該考慮的不僅僅是以太幣的需求量是否增加、幣價是否上漲,因為供需曲線的同時移動意味著新技術對幣價的影響尚未知曉。然而,訊息面帶來的短期誘因仍然非常吸引人,所以不妨再買一些以太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