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tegy 透過永續特別股瘋狂累積比特幣,創新模式挑戰傳統金融,目前已經籌資超過 60 億美元。
(前情提要:麥當勞炸薯條到比特幣大亨》Michael Slayer 微策略定投 BTC 的致富之路)
(背景補充:微策略Q2財報來襲,Michael Saylor:這將是Strategy史上最重要事件)
在比特幣突破主流金融的最新章節中,Michael Saylor 依舊站在核心位置。
2025 年,Michael Saylor 將原名 MicroStrategy 的公司正式更名為 Strategy,並靠永續特別股融資模式,把公司金庫轉為比特幣 (BTC) 超級倉庫。
短短十八個月,Strategy 共發行了好幾輪永續特別股,累積約 60 億美元資金,手握 607,000 至 628,791 枚比特幣,接近市場流通量 3%。
永續特別股如何撬動比特幣杠桿
永續特別股同時具備債務與股權特性,沒有到期日,不附帶投票權,年化股息高達 9% 至 10%。由於不稀釋普通股,Strategy 得以不斷疊加比特幣倉位。
2025 年 7 月 29 日,Strategy 完成 STRC 永續特別股首度公開發行,單筆募得 25.21 億美元。部分系列股息與 SOFR 漲跌連動,再加上可贖回條款與價格保護機制,提供市場高收益且結構彈性的資本商品。
Saylor 將此融資架構稱為「比特幣信用模型 (BTC Credit Model)」。公司預先設定嚴格的發行條件,例如市值必須超過比特幣淨資產價值四倍才會再度啟動募資。
這套紀律性機制目標在維持普通股溢價,同時持續推高公司可動用的比特幣籌碼。
高收益背後的集中風險
Strategy 資產中超過 80% 直接對應比特幣價格。當加密市況轉弱,公司估值、股息負擔以及新增募資能力都可能同步受壓。
對此,對沖基金經理人 Jim Chanos 等批評者警示,若比特幣價格大跌或市場對永續特別股需求減弱,Strategy 可能需要「以新換舊」籌錢才能支付既有股息,就像龐氏結構。
利率波動也構成另一層壓力。由於部分系列股息浮動計算,公司在高利環境下的現金流需求會急劇上升,而永續特別股本身市場規模仍小,二級流動性不足,更強化了融資與贖回的不確定性。
儘管爭議不斷,Strategy 股價在比特幣牛市中依舊跑贏大盤,夏普比率顯示風險調整後回報優於單純持幣。對許多機構而言,購買永續特別股成為「不碰鏈、不管托管」就能取得比特幣曝險的通道,推動加密資產機構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