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深入探討了再質押的定義、與現有的質押模式對比、在傳統金融中的地位類比,以及再質押所承擔的風險本質與其他質押模式的風險區別。這篇文章是由作者Tarun Chitra撰寫,由LXDAO編譯,PANews整理撰寫。
本文源自2023年11月13日在伊斯坦堡舉辦的Restaking Summit中的演講,由Gauntlet創辦人Tarun Chitra對再質押的定義進行了深入講解,清楚說明了再質押所承擔的風險本質與其他質押模式的風險區別。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再質押的原理和背後承擔的風險細節,因為只有在詳細了解風險本身之後,才會讓風險看起來不那麼可怕!
再質押是什麼?
當人們第一次聽到再質押時,可能會感到有趣卻困惑,因為不清楚額外風險是來自哪裡。希望在這裡能解釋這些風險是什麼,以及不同的緩解方法是什麼,讓整體風險看起來不那麼可怕。今天我們聽了很多關於再質押的討論,包括應用在相應場景中的情況。
我會從較高層次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接下來,我將簡要討論一些與傳統金融相似的事物,同時討論風險,我會確保不涉及數學等式,我們會看一些圖表,然後談談如何減輕這些風險。
這是Vitalik的定義,請注意他使用了連字號,與其他用法不同。但實際上,這個概念是指某人有一種方法可以重複使用他們的權益,同時加入額外的罰沒規則,這種權益與網路活動完全無關,僅用於安全用途。
作為一個高層次的示意圖,你可以假設自己是ETH持有者,通過流動性質押或直接執行驗證器參與網路,並在手續費和罰沒收入之間產生回饋迴圈。這是沒有再質押時的情況。
通過引入再質押,我們有了新的網路,如MEV拍賣和FHE。它們在處理手續費時引入了新的罰沒環節。
這些環節由再質押委託合約觸發,該合約將資金存入質押合約。在再質押過程中,ETH持有者的收益是本金加上L1手續費和再質押手續費,再減去任何L1和再質押的違規罰沒。
假設一個ETH持有者擁有100ETH並希望通過質押獲得10%的收益。他們將ETH存入一個質押合約,如Lido,并同意以太坊的罰沒規則,例如傳送相互矛盾的訊息和雙籤。這樣,他們支援Lido驗證器並獲得10%的收益,但也可能面臨罰沒。
當持有者撤回時,他們獲得107ETH。如果他們重新質押100ETH,他們不僅從質押ETH獲得10%的收益,還可以從再質押應用中獲得額外5%的收益。然而,與此同時,他們也面臨著新的風險。現在,罰沒事件呈現出一種樹狀的結構,有三種可能性。
例如,人們可能在Layer1、rollup、Layer1和rollup上被罰沒。這表明使用者和驗證器正在選擇不同的風險路徑。與過去只有一組固定的L1罰沒事件相比,現在的狀態空間擴展套件了,使用者需要對風險有新的認識。
再質押與傳統金融!
這可能聽起來不那麼有趣,將再質押與傳統金融聯繫起來,但為什麼不呢?
再質押應用和AVS在一定程度上類似於可驗證的公司債券。新興網路尋求Layer1的安全性,這有點像企業利用另一家公司的國家金融系統來發行債券以保護其資產。企業和主權國家基於最高的安全性和流動性發行債券。
例如,阿根廷仍然選擇發行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因為美元市場提供了最高的流動性和最廣泛的抵押購買機會。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把ETH Layer1看作是這類主權貨幣,那麼再質押應用程式就是向這一主權借貸,然後償還本金和利息。
所以,人們不會在所有地方發行債券。如果看一下企業債券市場的歷史,你會發現它非常集中在少數幾個司法管轄區。人們願意跨越自己的法律管轄區去某個地方發行債券,因為那裡的流動性和退出機會好得多。
在回購市場中,人們可以用政府的國債或債券抵押借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