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那些跌落神壇的北美獨角獸是如何「失血而亡」:WeWork 、Convoy、Proterra?本文源自硅兔賽跑 Amelie 所著
文章
,由 動區編輯部 整理。
(前情提要:
共享辦公室WeWork爆出破產,市值蒸發99%!台灣多間加密新創曾入駐:Steaker..
)
(背景補充:
VC數據月報》一級市場極冷、9月融資金額再創新低
)
本文目錄
01 當 WeWork 成為 WeCrashed
02 生於夏花,死於 「完美風暴」
03 車企獨角獸們的斷崖式下墜
04 沉與浮
不管你捨不捨得,2023 已走到了尾聲。在這一年,很多事情看似不可思議,但就如宿命般迎來了它的結局。
就如同這場獨角獸公司災難性倒閉潮席捲而來的年末,北美科技天空上的那些曾經閃耀的繁星突然變得黯淡無光。曾經被寄予厚望、標榜無限前景的巨頭們相繼倒下,如同一座座數位巨塔在風暴中崩塌。這一年,諸多獨角獸的崩潰,宛如一幕悲壯的交響樂,給科技產業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衝擊。也讓人們不禁要問:
本文將穿越那些破碎又華麗的美國夢,帶你瀏覽 2023 年北美科技界的這場黑天鵝事件,步入行業變革的陰霾中一探究竟。
曾經風光無限的 WeWork,如今卻成為了 2023 年最引人注目的破產案例。它幾乎是憑一己之力,讓 「共享辦公」 這個概念從朝陽行業走進了夕陽產業。
曾幾何時,WeWork 風光一時無二,最高時估值曾 470 億美元,摺合約 3400 多億人民幣,是全世界估值最高的獨角獸,這是它在 2019 年 1 月 IPO 失敗前的最高估值,距離現在不到五年。
在 11 月 7 日,WeWork 申請破產,坦白了說這麼多年從未賺過錢,公司雖然擁有約 150 億美元的資產,但負債總額為 186 億美元,最近更是不光無法支付貸款利息,還欠了多家房地產公司和業主近 1 億美元的未付租金和租賃終止費。
它們還規劃了自己的後路,那就是以最快速度迅速精簡其名下的辦公空間。
圖源:Twitter
「共享辦公」 曾經一度是社會大型辦公群體的精神烏托邦,每個月花幾千塊,就能享受到人類高質量辦公環境:整潔明亮的工作室、免費供應的咖啡茶水、會播放音樂的洋氣廁所,大家共用印表機、前臺,不用和房東簽訂長期合約,這種構想,哪個初創團隊不心動?當然,Wework 雖然只是個二房東,但它同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實體社交網路,它想做的,是建立一個透明的、能計量的真實共享社群。
但世事無常。後疫情時代下,當人們開始習慣了遠端辦公或混合日程安排後,不再每週待在辦公室上班五天。辦公室空置率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有大量空間可轉租,通常比疫情之前的租金低得多。一旦參與者們失去了熱情,包裝得再新穎的概念也就如同空中樓閣,經不起時間的推敲。
WeWork 的成長劇情我們不再贅述,蘋果 TV + 去年在一部名為《WeCrashed:The Rise and fall of WeWork》的劇情片中,將這個故事講得很抓馬,劇中吹牛的創辦人、公司誇張的估值、快速的崛起和落敗,無一不是現實中的寫照。
WeWork 的破產,對共享辦公行業影響大嗎?答案是肯定的。
國內對標 WeWork 的優客工場曾被稱為國內 「聯合辦公第一股」,2020 年該公司以 SPAC 方式在美股上市後,並未迎來快速發展。上市的前三年遭遇疫情衝擊,共享辦公的生意幾乎遭遇重創,2023 年,該公司淨虧損達到了 3.22 億元,總市值僅為約 210 萬美元,較上市時跌去了 90%。與其巔峰的 15 億美元相比,其模式同樣被證實幾近失敗。
今年優客工場多次成為失信被執行人,涉案金額多則幾百萬元,創辦人毛大慶也因此被限制高消費。至於 SOHO 3Q、氪空間、納什空間、夢想加等企業,如今都沒了聲響。
共享辦公行業從一路燦爛走到黯然失業,經歷了疫情的陰霾、遠端辦公的環境擠壓、資本市場兜售的泡沫破裂;WeWork 直言這麼多年以來從未真正盈利過,全是在靠燒投資人的錢輸血存活。我們有必要為軟銀為孫正義們叫苦嗎?其實也不需要。如果不是當初投入那麼大筆資金後的過度追捧與刻意擡高估值吹出那麼大的泡泡,也不至於如今的顏面掃地。畢竟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當然投資人也不會告訴你,共享經濟不但是一門燒錢的生意,更是有待考證的商業模式。也許共享辦公的商業價值還在,但不是在上個 「十年」。
待到投資方們再度理性回歸到以現金流和盈利為中心的模式來尋找好的商機,或許共享經濟才會重新迎來曙光。
延伸閱讀:共享辦公室WeWork爆出破產,市值蒸發99%!台灣多間加密新創曾入駐:Steaker..
美國最大的網際網路貨運平臺之一、估值一度高達 38 億美元的獨角獸 Convoy,最近因為融資不成,10 月 23 日宣佈關閉運營,取消所有訂單,解僱大部分員工。
它的上一輪融資,還是在去年 4 月的 E 輪,完成了 2.6 億美元的融資,其中有來自英國兩家機構 Baillie Gifford 和 T.Rowe Price 的 1.6 億美元,外加來自加州 Hercules Capital 1 億美元的風險貸款;額外還有摩根大通提供的 1.5 億美元的信貸額度。E 輪融資後估值直接暴漲,在後疫情時代物流運輸行業的大繁榮的前提下,Convoy 幾乎迎來了自己創業以來的巔峰時刻。
才過了兩年不到,估值幾近清零。看起來挺難以置信不是嗎?估值 38 億美元的獨角獸,因為不能靠新融資續命,就倒在了這個深秋。難道它就沒有一丁點兒自身的現金流嗎?
Convoy 創立之後一直被稱之為 「貨運版 Uber」,為此曾經有媒體記者問創辦人 Dan Lewis,Convoy 會不會也像 Uber 一樣盈利困難,Dan Lewis 回答說並不會,因為 「貨運本身就是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
但是現實是,Convoy 從 2015 年創立以來的 8 年,一直持續虧損,並未真正實現盈利。
這家網際網路貨運界的獨角獸公司,專門用數位化平臺幫助對接卡車司機和貨運公司,以提高物流效率。它們想做的,就是使用深度學習技術匹配卡車負載,儘可能提高卡車滿載率,減少空駛;運用物聯網技術,讓貨主即時檢視貨物的狀態資訊等。
兩位主要創辦人 Dan Lewis 和 Grant Goodale 都是前亞馬遜高管,在亞馬遜等巨頭的資金支援下,Convoy 業務版圖擴張得非常快。2015 年一出道的時候,它就很快獲得了天使輪估值約 6,000 萬美元的融資,投資人陣容明星大咖雲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LinkedIn 共同創辦人 Reid Garrett Hoffman、《時代》雜誌、Salesforce 的老闆 Marc Benioff 等業內大佬都在其中。後續輪次中投資 Convoy 的機構也都來頭不小,包括比爾・蓋茨、Alphabet、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創立的 Generation Investment 等。
起點很高,公司成長的 8 年時間裡融資金額累計超過 10 億美元,可仍舊入不敷出。雖然平臺進行了全面的成本削減,仍不足以使公司在沒有外部資金注入的情況下實現可持續運營。
圖源:Convoy
去年融資之後,美聯儲的加息刺破了一級市場的泡沫,各行業獨角獸融資形勢急轉直下。Convoy 在這種不盡人意的大環境下連續宣佈了三輪裁員,將員工總數從高峰時的 1500 餘人縮減到了僅剩 500 人左右,仍然難以掩蓋蕭條之勢。
到今年三季度,美國最大的卡車經紀公司 C.H. Robinson 毛利潤同比下降了 45%;Convoy 主要的對手、Uber 旗下的 Uber Freight 總收入同比下滑 30%。
Dan Lewis 或許是高估了貨執行業的前景,同時也低估了經濟大勢對創業公司的蝴蝶效應,他不無感概地在公司內部信中寫道:
或許 Convoy 獨角獸的倒下,一部分是成為了經濟蕭條危機下的犧牲品,生不逢時。但相較 WeWork 來說,都存在嚴重依賴投資方、盈利能力弱的共同通病。
過去幾年間,很多獨角獸公司都是依靠融資維持著增長神話,也可以說是靠融資續命。
但在融資環境趨冷的今天,尋找投資者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今年以來,美國一級市場的融資形勢不斷惡化。美國創投協會(NVCA)的最新預測顯示,2023 年美國風險投資機構的總募資額預計為 570 億美元,同比下降 67%。這也意味著大批獨角獸公司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並最終導致企業 「失血而亡」。
這兩年,美國一批造車新勢力相繼倒下,都有著相似的路徑:燒光數億資金,自身造血能力差、銷售成績極為難看。零交付也能融到資的日子,早已經一去不復返。
同樣悲劇的、被稱作為 「大巴界的特斯拉」 的美國知名電動巴士獨角獸 Proterra,在今年也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
Proterra 在 2021 年通過 SPAC 方式在美股上市後,市值最高達到 40 億美元。曾經它也被寄予厚望,身後站著寶馬、通用汽車、KPCB(凱鵬華盈)等一眾資方,一度在電動巴士領域對標比亞迪、看齊特斯拉。
根據 Crunchbase 統計,截止今年,加上未披露具體資訊的融資輪次,Proterra 十餘年間融資不低於 20 次,參與融資和個人和機構有 43 家,2021 年上市前融資金額約 10 億美元。
投資方中較為知名的有很多家。2017 年 Proterra 宣佈獲得寶馬、Al Gore 等機構共計 5500 萬美元的 F 輪融資;2020 年 Proterra 宣佈完成 2 億美元融資,由 Cowen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dvisors 領投,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Soros Fund Management)、Generation Investment 公司參投;此外,Proterra 投資方陣容還出現了 G2VP、美國風投公司 KPCB(凱鵬華盈)、Constellation Ventures、日本綜合商社三井物產(Mitsui & Co)、Edison Energy、通用汽車的風投部門及 Tao Capital Partners 等一眾知名機構身影。
僅僅兩年,這家造車新勢力迅速下沉,到最後的破產清算、再到退市,投資方几乎全軍覆沒,拿不回一分錢。
是時代的悲劇,還是自身的沉淪?
行業大環境上,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疫情引發的供應鏈瓶頸問題讓美國汽車行業受到打擊。
一位 Proterra 內部員工向媒體透露:在疫情之前,製造一輛公共汽車通常需要大約 1200 個工時,但由於供應鏈問題,在過去幾個季度中,這一數位上升到 3000 多個小時,成本明顯提升。
美國的政府在電動車行業是有所行動的。Proterra 先後拿過數次政府支援的撥款,比如數百萬美元的美國政府抗疫援助以及從薪資保護計劃中獲得了 1000 萬美元的貸款,該貸款於 2022 年 5 月還被豁免了償還義務。
但是加上融資金額,依舊是杯水車薪。
從 Proterra 釋出的 2023 年中報來看,截至 6 月 30 日,公司營業收入 1.65 億美元,但淨利潤 – 2.75 億美元,持續虧損中。更慘淡的一點是,從 2004 年到今年,Proterra 僅僅賣出了 1300 多輛客車,自身造血能力近乎為零。而它所對標的比亞迪,單是今年上半年就已經向全球合作伙伴交付了超過 5 萬輛純電動巴士。
Proterra 在破產申請檔案中列出其資產和負債分別至少達到 5 億美元,計劃是對其業務進行資本重組或出售。如果有資本願意接手,可能還有一線生機。但這無底洞看不見一絲光亮,先前的投資方虧得顆粒無收,這個行業裡誰會在這個時候往進跳呢?
圖源:Proterra
不止 Proterra,今年 3 月,美國自動駕駛卡車獨角獸 Embark 也宣佈倒閉。
該公司管理層在郵件中表示,「資本拋棄了我們,我們無法籌集資金,十分抱歉。」
同樣是在 2021 年成功借殼上市的 Embark,最高市值達到 53 億美元,當時 26 歲的創辦人 Alex Rodrigues 曾稱為最年輕的美國上市企業 CEO。但在長達 6 年的時間裡,Embark 真正交付的卡車產品僅 1 輛,自身盈利能力幾乎為零,其餘資金都投入了實驗性、展示性的專案上。
今年 6 月份,洛茲敦汽車 Lordstown Motors 申請破產。同樣是在 2020 年通過借殼上市成功登陸美股的造車獨角獸公司,曾被視為特斯拉最有力競爭對手之一,估值一度高達 50 億美元。破產原因無他,依舊是被資本拋棄後資金鏈斷裂,無法量產交付,進而黯然退場。
車企市場裡只走出了一個特斯拉。要知道特斯拉在盈利季度前的 15 年,一共燒光了 50 億美元。
Proterra 倒閉之後,美國電動車企人人自危,FF、Lucid、Nikola、Fisker 等這些造車新勢力,同樣面臨著隨時被資本拋棄的可能,自身造血能力堪憂,市場資料慘淡。
不止共享經濟行業、車企行業,在生物科技行業諸如抗生素公司 Nabriva、腎病藥物生物技術公司 Goldfinch 等 「明星」 獨角獸企業這一年內也是先後破產。
這兩年,北美獨角獸企業是科技創投市場最承壓的群體。獨角獸企業不僅是新興科技領域的探路者,也是市場創始活力與資金流動性的風向標。
我們從幾個典型的失敗獨角獸中想找尋獨角獸成批倒下的共識,雖然有點管中窺豹,但也不無可以發現:
對外,總體經濟和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蕭條導致了投資者對科技創投市場的風險偏好發生變化,投資方們明顯趨於謹慎而不願承擔更多風險。
軟銀在 Wework 上的慘重損失,百億美元打了水漂,私募股權行業巨頭 KKR、黑石等近兩年在投資上也相繼受挫。過去幾年在加密貨幣、元宇宙領域中圍繞新興技術概念展開的新型創業公司屢見不鮮,導致投資機構更關注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前景,不重視中短期的變現能力。一旦泡沫破裂後,投資方重挫下開始反思過往投資邏輯的合理性。
對內,獨角獸企業普遍存在巨大的經營問題。
比如一些企業技術應用場景不明,難以迅速產生現金流,無力持續消耗巨量資本;又或是部分企業管理鬆懈,缺乏謹慎的現金管理計劃造成抗風險能力低下。很多車企獨角獸便是如此,短期內根本看不到商業化應用場景,無法盈利又沒法擺脫持續燒錢的窘境。
獨角獸企業的困境也是美國升息週期下風險資產集體承壓的縮影。在這場獨角獸的殞落舞臺上,我們目睹了曾經輝煌如彩虹的企業如何漸行漸遠。
對企業而言,或許這只是商業征程上的一次短暫沉寂,一場它的 「深秋之夢」。
對創業者而言,更應該從這些倒閉的獨角獸中汲取經驗,銘記這段獨角獸傳奇,為未來的企業航程提供更為深思熟慮的方向。這不僅僅是一個個企業的終結,更是商業舞臺上的一次集體深刻反思,值得我們警醒和記憶。
或許,當下的沉寂是為了更輝煌的復甦,2024 年,我們期待下一批獨角獸的崛起。
_
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帳號立場,不構成投資建議。
參考來源:
1.After WeWork’s bankruptcy, what is the future of coworking? (BBC)
2.What Entrepreneurs Can Learn From The Collapse Of WeWork. (Forbes)
3.What’s left of Convoy being sold to another trucking startup. (the Seattle Times)
4.What Proterra bankruptcy means for the electric bus industry. (Green Biz)
相關報導
加密貨幣 VC 們近期押注什麼? 7個追蹤工具一覽
一覽頂級加密 VC 投資組合現狀:多數已淪為 Shitcoin
流動性的致命教訓:加密獨角獸 Celsius 何以陷入擠兌危機?
Tags:
VC
WeWork
升息
獨角獸
破產
美國
關於
區塊部落是您进入区块链世界的部落营地,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深度洞察和技术创新。探索我们共同成长的区块链技术之旅。
今日趨勢
- 野村证券预言:美联储将在12月暂停降息,明年仅降低0.2个百分点。
- Google震撼彈!美司法部傳將要求強制出售Chrome,以打擊谷歌搜尋壟斷地位
- MicroStrategy债券解读:微策略大规模增持比特币是否安全?
- 微策略 Michael Saylor:研究比特幣一萬小時,您會明白高波動性並非高風險
- SOL 漲至 240 美元挑戰新高;ETH 仍處低靡,兌 BTC 換匯率跌至 0.3432
- 13F機構報告:已有206家企業持有比特幣現貨ETF,另有一家美國企業宣佈投資BTC後股價大幅上漲
- 此家科技公司股票代號「BTC」三日內暴漲1500%!高層:我們也感到驚訝
- 觀點》若美國成為比特幣挖礦及AI中心,特高壓變壓器將成川普新概念股
繼續閱讀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