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一直致力于比特币生态的开发,他是一个坚定的比特币技术信仰者。即使在以太坊最辉煌、最富有财富效应的三四年里,光华也从未离开比特币的技术圈子。
光华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对技术和人情都非常友善。他说在逆境中,面对同事离开后的伤感,也是对循环的一种理解。
光华是一个非常具有全局推理能力和技术洞见的人。他说,比特币在本轮牛市后将会像苹果股票一样稳定上涨,不会再有明显的四年一轮的周期。他还说,区块链最终会变得越来越像全球信息网络,比特币在第一层,以太坊在第二层,高效能链在第三层。用户将像使用全球信息网络一样,不会问你是城域网还是本地网,抑或是区域网。
光华是一个非常真诚、有着男孩子一面的老先知。他始终记得中本聪那个“非著名”的回应贴文:
「img」
26×14:你是如何开始与比特币产生联系的?最初的故事是怎样的?
光华:最早是在2014年刚毕业的时候,我去了国内一个较大的人工智能公司做机械臂。当时有些同事在工作疲倦的时候会一起打游戏,打游戏的时候大家都在赚一些币,比如宇宙币、星空币等山寨币。最开始觉得比特币和这些山寨币一样,都是一些全球性的骗子。
后来到了2016年的时候,我参与了一个国家级项目的技术调研,涉及到做票据链的金融隐私的黄签名技术,黄签名技术是ZK隐私的前身。
那个时候我开始找相关的代码,最早接触到的是比特币核心团队,他们做了一个代码仓库,叫做elements的侧链。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彻底地喜欢上了比特币。其实比特币生态现在的主流叙事早在2016年就有了,当时这个侧链就具备了可扩展性。另外,当时的环签名技术是range proof in zk-SNARK/zk-STARK的前身。
今天回顾这件事,2016年的事情会感觉很惊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而现在感觉又是一个轮回,只不过社群的共识更加强大。
26×14:所以你过去的区块链创业经历一直围绕着比特币展开。光华: 是的,我过去一直在做BTC跨链桥。大约五六年前,我们建立了一个跨链桥,服务了十万个比特币,比波卡要早上线。
当时我觉得Gavin Wood(波卡创始人)非常厉害,他曾是以太坊CTO,他想要做一个加密市场互联互通的概念,所以我们想帮助波卡生态做一个BTC跨链桥。当时的想法是,波卡的方向是互联互通,如果我们在他们的生态中做一个BTC跨链桥,那就可以让BTC和其他生态都能互联互通。
26×14: 在以太坊生态最风光的这几年里,你为什么没有离开比特币生态参与进来呢?
光华: 哈哈哈。人的思想是狭隘的,特别是作为一个技术开发者,你会容易变得高傲、固执。在2016年,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以太坊的Python以太坊共识改成了PoA,然后去做了联盟链的一个业务。
我最早看到的比特币的一个代码,是Gavin Wood在2014年用C++语言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写的。以太坊的技术实际上是Gavin Wood亲手完成的,所以我后来将主要精力放在了Gavin Wood的波卡生态的扩容上,我觉得把BTC带到波卡的扩容上会更有意思。
其实当时也有很多朋友建议我们应该把BTC带到以太坊生态的扩容上,但当时作为一个技术开发者,觉得以太坊的技术性没有那么酷,还是更喜欢波卡一些,后来认清了一些事情后,感受到了当时选择上的一些错误。
26×14: 你在那个时候就认为,区块链的世界理应是BTC生态内的智能合约的世界,而不是在BTC之外另起一个智能合约的新世界?
光华: 对,不过这个认知最早的起源不是我,实际上是Vitalik(以太坊创始人)和BM(EOS创始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2010年的时候,BM被中本聪调侃的那句话成为了圈内名言,那句话是:“If you don’t believe me or don’t get it, I don’t have time to try to convince you, sorry.” 但实际上那个时候,BM对中本聪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想去把比特币变成一个可扩展套件的东西。
Vitalik最早也是想把比特币做成一个可扩展套件的东西。后来BM自己做了BitShares,它是最早的基于比特币协议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同时,Vitalik和他的团队做了彩色币(Colored Coins),它支持用户在比特币生态上发币,任何人可以基于比特币协议构建资产,并进行交易。Vitalik在做了彩色币这个项目后,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找到BM想一起给比特币写一个智能合约。約平臺,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比特幣生態很熱鬧的事情,其實都已經在 2014 年左右的時候發生了。
而我基於 BTC 生態和比特幣協議構建智慧合約的思想,也是受這些更早的事情的影響,逐漸在 2016 年的時候形成的。我還在 2017 年、2018 年的時候給 EOS 寫過程式碼,最早在 EOS 上發起結點的也是我,這些都是出於對 BM 和他思想的尊敬吧。
而在 Vitalik 這條線上,我更追隨的是 Gavin Wood,因為 Vitalik 自己並不怎麼寫程式碼,所以後來我也有一段精力是放在了 Gavin Wood 離開 Vitalik 之後創辦的 Polkadot 生態上。
26×14: 聽您講述這段歷史,我突然有一種感覺,原來 Vitalik 是比特幣生態的 「異教徒」,然後現在又到了一個比特幣生態進行耶路撒冷復仇的時候。
光華:哈哈哈,挺有意思的,有點那個味了。
26×14: 經歷過這麼多不同的週期,你怎麼看待週期這個事?
光華:我最喜歡的是週期裡的熊市。你會發現不管在什麼樣的週期,都會有一些人走掉,他們可能是牛市的一夜暴富走掉,也可能是漫長的熊市一直沒有賺到錢走掉,所以離席不是因為錢的事情,而是因為沒有熱愛。但不管怎麼樣,在熊市你會更踏實。
其實我是比較感性的一個人,因為我覺得跟同事在一起,能相逢就是一個很大的緣分,我很珍惜這一切。有些同事的突然離席,我會產生很大的傷感。這種傷感也是對週期理解的一部分。
另外一個理解就是,大家都說比特幣四年一個減半週期而形成一輪熊牛市,但我覺得更大的影響因素還不是四年一次的減半,而是美國四年一次的選舉,美元是整個世界最強的貨幣,我發現每次牛市來的那一年都是美國的大選年,美國總統一選完,牛市就要結束了,基本上都是這樣。
在大選前,美國候選總統施行 EA(有效利他主義),對任何行業都是支援的,要營造繁榮景象;總統選出來之後,就變成 e/acc(有效加速主義),精緻的利己,背後支援的財團就開始收割變現了。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吻合。
26×14: 這輪牛市來得如此之快,有沒有讓你感到出乎意料?如果有,這種出乎意料強烈嗎?
光華:是很強烈,出乎意料。但並沒有打亂我們的節奏,只是我們的節奏得加快一些了。因為我們準備這個事情,已經準備了六年了。
前段時間我們 BEVM 專案發了一個白皮書,把這個白皮書作為一個有紀念意義的 NFT,發了一萬份,參與的玩法需要使用者去 copy 一段程式碼,往比特幣裡發交易,開始的時候我自己打了 30 份,兩個小時之後,這 30 份裡面有 25 份報廢掉了,一查原來是有上萬個地址在打這個 NFT,然後總共的 1 萬份 NFT 裡面有一千三、四百份才是成功的,打完之後,價格被參與的使用者拉到了四五十倍,我就感覺到,天啊,這個市場怎麼了,這件事給我的震撼太大了。我知道市場它來了。
26×14: 你之前預計的這波牛市是在一個什麼時間點?判斷依據是什麼?
光華:我之前覺得是,明年減半以後,牛市開始;後年結束牛市,開始轉熊。整個牛市經歷一年的樣子。但現在整個牛市的蓄力和強度都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
之所以有這種誤判上的 「刻舟求劍」,主要是之前的牛市都是在事件拉漲之後會有一些利空的事件,然後到四五月份的時候,真正的牛市才開始開啟。比如上一次牛市的利空是 312,而牛市開啟是 5 月份。因為礦機的水電啟動通常是在 5 月,那會某個省的水電會特別便宜。
這次牛市來得這麼快,我覺得 ETF 的落地預期只是催化劑,更大的因素還是不加息的預期落地,所以你會發現所有的資產類別都在上漲,只是比特幣漲得更多一些,因為比特幣作為風險資產更靈敏,它的散戶持有者更多。
26×14:你覺得這輪牛市,和往期比,有很大的不同麼?最大的不一樣是什麼?
光華:我覺得最大的不同是,整個市場的波動不會那麼大了,很有可能每一輪都比之前一輪的波動小。之前的牛市,在開啟之前,市場都會有一個大暴跌,這次我們也在等這個暴跌時刻,然後想去再抄底一些,但還沒有等到,也可能不會有之前那麼大的暴跌。
另外,往後比特幣的熊牛週期可能和以前不一樣,從目前牛市之前沒有那麼大的跌幅來看的話,可能以後比特幣的主線就像納斯達克一樣,呈現小幅波動的長期慢牛形態,週期性會越來越不明顯。
26×14:上述這個邏輯是建立在,資金流入的流量很大,比特幣持有者的增值預期很大,因此賣盤量很小,故而所產生的波動性不大,從而呈現長期慢牛的邏輯。但你之前也說了每四年的美國大選對比特幣價格會產生影響,那這個因素和長期慢牛的結論對比來看,最終是一個怎樣的效應疊加結果?
光華:選舉的因素會影響所有的資產類別,現在比特幣的市值大約 9000 億美金,和科技股相比已經排在前十的位置了(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Nvidia、比特幣、Meta、特斯拉),蘋果市值是它的 3 倍以上。
隨著比特幣市值的提升,比特幣和蘋果的市值差距可能還會縮小。如果我們從蘋果股價的走勢來衡量和預判比特幣的股價走勢,那它就會趨於穩定、呈現長期慢牛,因為它的莊、整個資金盤子也已經足夠大了,不同資金的互相博弈會趨於平衡,它的風險性屬性會逐漸變弱,不太會像之前那樣暴漲暴跌。
26×14:聽懂了,這是屬於我們創業者、社群、散戶的最後一個牛市了。
光華:是的是的。以前幣價的共識是在 BTC,社群的共識在以太坊,但現在社群的共識從以太坊又開始回到了 BTC。你可以看到之前的資金還是在衝高效能公鏈,比如之前的週期去衝 Polkadot、EOS,上個週期去衝 Solana,這個週期衝以太坊 L2,排名前十的 L2 現在市值都在 30 億美金。
一開始所有的事情都是從比特幣開始的,然後中間都發散了出去,但現在社群不再往外發展了,他們認識到了在這個階段以太坊的技術飽和度,需要階段性去找變現和落地的東西了。
目前比特幣生態市值最高的 $ordi 也才 10 億美金,比特幣的資金體量是以太坊的 3 倍,那比特幣生態的市值也理應是以太坊市值的 3 倍,那這樣的話,大家對比特幣生態的市值就會有一個很高的天花板和預期。
以太坊生態過去已經做了很多事情,而比特幣生態現在還是一個蠻荒之地,但比特幣卻有 3 倍於以太坊的資金量啊,那這兩年的牛市週期,是不是比特幣生態就會很快補齊與以太坊生態的空缺?並且會很快的補齊。
那如果比特幣生態補齊了與以太坊生態的差距,那整個區塊鏈世界就形成了一個閉環,就好比之前的網際網路行業一樣,會有幾家龍頭企業和龍頭產業存在。那留給我們普通大眾的機會,就在於比特幣生態去補足以太坊生態的這個時間段。
這個機會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大,也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要急促。現在缺的不是技術,也不是模式驗證,只是缺的是大家此前忽略的意識,就好比 90 年代我們要集中力量發展深圳一樣,比特幣生態會迎來一個深圳速度。這次機會一結束後,幣圈就和之前的網際網路一樣確定性的事情了,真正的大錢、巨頭就開始進入了,草根的機會就很少了。
26×14: 那為什麼比特幣生態的崛起會發生在今天這個 timing?不是去年、不是前年?推動它發生的 trigger 是什麼?
光華:這個裡面有一個最牛逼的事情,是 2021 年 10 月左右,在比特幣 13 歲的時候,迎來的首次重大升級,Taproot 推出了。這是比特幣底層技術的一個跨時代的升級。這裡面包含 3 個 BIP(比特幣改進提案),前兩個 BIP 吊炸天了。
一個是 Schinorr 簽名,這是一個簽名演算法,它可以生成一個上千人的聚合簽名,可以不佔用過多的 Gas 和儲存空間。之前 Vitalik 想在以太坊上支援 Schinorr 簽名,但到現在還沒有弄成,這個落地的難度係數可見還是挺大的,不過 Gavin Wood 創辦的 Polkadot 的 Substrate 框架後來支援了 Schinorr 簽名,但很可惜 Polkadot 沒有很包容的機制把整個生態弄起來。
另一個 BIP 是 MAST 合約(Merklized Alternative Script Tree),它可以提供使用者在樹狀圖裡插各種指令碼,配合 Schinorr 簽名去做很多很有意思的合約,實現比特幣創新合約的相關的事情。雖然它還是不能做到圖靈完備,但是已經可以模擬到圖靈完備的一些事情了。或者說它沒法得到整體的一個 while (if) 迴圈的完備,但是可以通過組裝很多的 if…else 逐步模擬到接近 while (if) 迴圈的狀態。
所以,Taproot 攜帶這兩大 BIP 的推出,給比特幣帶來了一個很好的可擴充套件性的底層技術框架。如果你再細細的品味這些程式碼的話,你會發現從技術的設計哲學角度來看,它的出現太漂亮、太驚豔了,很有密碼學的魔法的東西存在。
所以在 Taproot 推出之後,才能去實現比特幣生態的去中心化的 L2,而在此之前還不行。如果你是一個比特幣持有者的話,你會發現比特幣有 5 種類型的地址,[bc1p] 開頭的地址就是比特幣升級 Taproot 之後的地址,很多使用者買銘文、搞閃電網路的資產,用的都是這個開頭的地址。
但為什麼不是 2021 年 10 月 Taproot 推出後就爆發,而是今年春節後才開始爆發呢?其實我們從兩年前就開始推 Taproot 的技術,甚至還申請過一些相關聯的專利,並最終獲得通過,拿到了中國專利局的蓋章。但我現在來想的話,雖然我們兩年前就開始推,但確實那會想推起來並不容易,因為技術剛落地的時候,一些基礎設施,比如比特幣的網籤錢包、比特幣發幣的一些相關協議,在那個時候都還沒有出來。
就算那會開發了這些,也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給使用者一個體驗、認知的過程。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沉澱的。其實去年的時候,比特幣生態的 NFT 概念已經開始小火了,今年 3 月的時候 BRC-20 的銘文就更火一些了,現在又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點。但你也可以發現,從去年開始的比特幣 NFT,到今年 3 月的 BRC-20 銘文,再到最近,也是基本上符合 Taproot 的版本升級的時間線的。只是使用者在感知層面會稍稍落後技術版本迭代一些些。
26×14: 你覺得比特幣生態最大的價值捕獲是在哪個環節?
光華:如果從短期來看,$ordi 和 $sat 這樣的銘文已經展現出了百倍、千倍的收益能力,這個在其它生態裡面是很難現在可以見到的。我們比較看好的是 Ordinals,它包括三塊,一個是去年開始走起來的 NFT;第二是今年開始火起來的 BRC-20,可以實現 meme 的公平發射;第三塊就是 Runes 符文協議,不僅支援 BRC-20,還可以相容 ERC-20,能更好的幫助一些投資人拓寬一些投資後的資本退出渠道。
Runes 符文協議所代表的方向一定會在未來幾年內爆發,因為它能上線一些已經在以太坊上驗證過的事情,比如 Launchpad;另外,一些 CEX 交易所可以通過它躋身為第一、第二的龍頭,一些比特幣 「交易對」 會讓更多使用者充錢;還有就是一些在以太坊上被驗證過的 Deifi 四件套、遊戲機制,都會在比特幣生態裡活得很好。當然,比特幣和 EVM 虛擬機器相比還有很大智慧合約上的差距,所以比特幣生態比以太坊生態更需要 L2 的存在。你看以太坊 L2 還有很多和以太坊 L1 的相關性和重複性,但 BTC 的 L2 真的是在解決 BTC 不能做的事情。
但我預測明年還不是決勝誰是 BTC L2 老大的時候,下下個牛市才是。所以,我覺得比特幣生態最大的價值捕獲,可能並不是現在已經開始的這個牛市,而是在下一個週期,會出現一個寡頭格局的 BTC L2 和以太坊相抗衡,甚至比以太坊還大。但也有可能出現一種情況,那就是 VITALIK 自己會把以太坊橫跨到 BTC L2 上來。
其實,我自己得知的訊息,現在很多 ETH L2 的龍頭,在一年前就想過要來橫跨 BTC L2,他們也都可能最終會回到比特幣生態中來。你看 OP 的白皮書,一年前的路線圖就提到了最終會做 BTC 的 L2;而 Starknet 的 CEO 都已經在明面上放過話了,他們會想用 ZK 去做 BTC 的 L2。
26×14: 這樣來看的話,今天的江湖格局,也不一定是按照劇本所想的那樣走,還是有很多出乎意料的變化在後面等著。
光華:是的,那些融了幾億美金的巨頭都在等著,只是在看什麼時候值得去行動。BTC 生態的市值應該佔據比特幣總市值的 20%,大約 420 萬個比特幣的體量,在這裡面,BTC L2 大概會佔 BTC 生態的一半左右,也就是比特幣總市值的 10%;其它細分賽道的龍頭,比如 meme 和 Defi 四件套的龍頭,可能每家各佔比特幣總市值的 2% 左右,這些加起來就是一個 20% 的拼圖。Meme 類資產,可能這輪牛市就可以決勝出誰是龍頭,而 L2 可能要再過一個四年才能揭曉勝負。
26×14: 你覺得屬於 BTC 生態的 Defi Summer 大概什麼時間能到來?
光華:明年下半年。
26×14: 在此之前,還是以 meme 為主?
光華:對,以 meme 類資產為主,不過 「半中心化」 的交易所也會開始起來,比如 OKx 的錢包、Unisat 的 Swap,都是屬於 「半中心化」 的東西,它們會先於 Defi 火起來。
26×14: 那以太坊後續會怎麼走?以太坊 L2、ZK 這些過去資本投入較大的技術敘事後續會怎麼弄?你是怎麼預判的?
光華:以太坊的話,應該還是挺焦慮的,能夠殺死你的往往不是你一直設想的那一個。誰能想到劇本會寫殺死以太坊的不是一路上披荊斬棘的高效能公鏈,而是最開始、最原始的那一段恩仇,比特幣呢。當你一路鎩羽而歸,擡頭一望,那個比你高三倍市值的人,他還站在那裡,看著你,原來過往的成功都只是你自我的想像。從我個人的邏輯來看,以太坊最好的結局是 ETH 主網相容比特幣生態,去做 BTC L2。
而 ZK 的話,它就像十幾年前的 AI,大家都知道它是未來,是一個很穩定的技術敘事,但大家也都知道至少這一兩年它很難到來,而最終何時能到來,也很難知道。但如果 ZK 能落地的時候,用 ZK 技術來賦能 BTC L2,會更性感。因為比特幣是 POW,ZK 也需要密集的驗算,只需要把 BTC 提一個 BIP,往 BTC 的共識程式碼裡面增加一個 OP code,去支援 ZK 的一個驗證的演算法,這樣的話,比特幣的礦機可以直接去相容 ZK 的一個算力,這樣比特幣可以增加 ZK 來無限擴容,而這些算力也能讓 POW 的礦機來維護這些計算。所以是不是 ZK 更適合 POW?
26×14: 為什麼你的推演是 ETH 主網來做 BTC L2,而不是 ETH L2 來相容 BTC L2?
光華:如果是 ETH L2 來相容 BTC L2 的話,那可能未來 ETH L2 的市值就超過以太坊主網了。
26×14: 你覺得 Vitalik 想把區塊鏈從 POW 帶入 POS 的真正 「陽謀」 是什麼?
光華:我之前沒有那麼看好以太坊,所以錯過了 2020 年的 Defi Summer,現在回過頭去思考,Vitalik 這個人太聰明瞭。不僅他有很強的包容性,他每一個節奏都踩的很準。
他 2016 年的時候就提出,以太坊會做 Sharding 擴容,會做 POS 轉網。那會做礦機的時候,他說你們不要做礦機了,我們(以太坊)馬上會從 POW 轉向 POS。他轉 POS 的時間點也選的很好,為什麼 2016 年就提出了,但去年這個時候才最終推呢?
他弄了一個銷燬 ETH 的演算法,現在所有的 POS 網路,只有以太坊是最安全的。Vitalik 曾經說過一句話,能做成 POS 網路的就只有以太坊可以。原因是,只有解決了 POS 網路的通膨問題,你這個 POS 網路才是安全的,不然 POS 網路的代幣都是下跌的,長遠來看都是歸零趨向。以太坊的 POS 之所以安全是因為它們提了一個 ETH 銷燬機制的 EIP,可以起到在 ETH 增發時的通縮保證。
這種思路設計和前後鋪排,以及最終推出 POS 的時間點來看,Vitalik 是老謀深算,不像真實年齡那樣年輕,從 2016 年提出 POS,到去年 2022 年推,蟄伏的 6 年時間,能忍住,不被社群罵,繼續推,不是一般人能幹的了的。
而之所以 Vitalik 想推 POS,可能是他覺得礦工沒有太大價值。以太坊和比特幣不一樣,比特幣帶有貨幣和黃金屬性,它是通過付出多少勞動力,付出多少電力和算力,然後去讓大家一起維護整個網路的系統和運轉安全。而 ETH 的價值來源不一樣,ETH 的價值體系是以科技、金融的創造力為主,它的使命是更有效率的發資產,它想把本來應該付給 POW 的這些勞動力提供者的錢用來獎勵給 ETH 帶來創新的人,想通過構建一個金融科技的商業閉環來跑這樣一個價值網路。
26×14: 在比特幣生態的敘事裡面,會有 POS 的生存空間麼?它未來會全部都是 POW 麼?還是一個 POW 和 POS 相結合的生態?
光華:應該將兩者結合,我們應該用包容的心態去弄。一層還是 POW,更多還是貨幣、黃金屬性,POW 就 OK 了。但要做二層生態的話,就需要考慮到科技屬性,就要考慮到以太坊已經驗證過的 POS。讓 BTC 生態把 POW 和 POS 服務的兩撥不同的群體,結合起來。從過去的歷史來看,前幾個週期最終活下來的鏈,都是要有包容心態,有包容心態才有去中心化。
26×14: 區塊鏈經濟在目前來看,還是一個注意力經濟,現在比特幣生態搶走了大量的注意力,而以太坊還有它的基本盤,那其它的公鏈們會怎麼辦,比如 Move 生態、Ton 等,因為開發者的精力是有限的,會不會這些 Player 反而是受比特幣生態崛起最大的犧牲品?
光華:首先我覺得還要有包容心態,技術的積累只會越來越好,但不一定發生在代幣經濟層面。我的個人設想是這樣的,比特幣因為它非常優美的貨幣、類黃金的程式碼設計,它會是在第一層;以太坊是很好的金融科技和生態設計,它是在第二層;而第三層可以是一些高併發的,和金融稍微偏遠一點,但和社交、遊戲等更接地氣的應用走的近一點的鏈。整個體系應該是一個融合的框架,就像全球資訊網一樣。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只有區域網可以用;再後來,區域網開始互聯互通成為都會網路;都會網路再網際網路互通成為國家網;最終,實現世界性的互聯互通成為全球資訊網。區塊鏈未來也會像全球資訊網一樣,從區域網開始,最終互聯互通,使用者不會管它用的哪一層網路叫什麼,是叫都會網路的什麼技術還是區域網的什麼技術,使用者只需要考慮服務體驗本身帶來的樂趣。區塊鏈最終是一個完整的鏈,是一個全鏈,比特幣作為一層是因為它是有最優美的程式碼特性適合作為一層罷了。
26×14:我非常 buying 這個推論,當然,在這個推論之下,我們也不會擁有太多的牛熊週期了,可能再過兩個週期,區塊鏈就是金融科技網際網路的一部分,也將表現屬於科技網際網路估值和價格屬性的一部分。
26×14: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出於節目效果,你覺得中本聰是誰?他還活著麼?還是他一直以來就是一種符號和靈魂寄託而已?
光華:我覺得中本聰就是一種思想,一種更公平的分配、更去中心化的思想。Vitalik 之所以也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也是因為他最接近於中本聰的思想,和其他創辦人比,他最有包容性,所以以太坊目前能做第二。
然後,從個人的胡思亂想來看,中本聰可能是未來的穿越者,是在未來美元金融體系發生了不可彌補的金融危機的時候,為了拯救人類,從未來穿越回來的,因此也能解釋為什麼他有那麼多的比特幣都沒有取為私用。這個故事我願意相信它,因為它讓我非常舒服。
關於 7up DAO
7UpDAO 是一個 Web3 投資與研究驅動型社群,致力於分享 Web3 前端動態,深度分析各賽道熱點話題。
相關報導
比特幣銘文判死刑?核心開發者嗆:明年修復漏洞,BRC-20會消失!
一覽比特幣生態新趨勢:Ordinal、Atomical、bitVM、閃電網路
比特幣生態該關注的熱點》Ordinals、Atomicals、Taproot Assets..
Tags:
7UpDAO
比特幣
郭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