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_real_estate
這些沒有華麗敘事的「基建者」,最終定義了加密經濟的真實價值。
(前情提要:美國房產公司Propy允許「抵押BTC、ETH」貸款買房,幣價上漲可拿來還款)
(背景補充:房市比特幣「黃金交叉」來了!帥過頭喊房價再跌2成:2025必有第八波打房、分兩次打)
他曾是傳統銀行和財富管理辦公室的從業者,
也是把數位貨幣變成買房工具的先行人。
他堅持在 Twitter 分享 10+ 年,
也接待了全球最神祕的一批鏈上客戶。
你可以用 USDT 在他這裡買下一套日本民宿,也可以一邊擼貓、一邊討論資產出海。
「我買房是為了我的貓!」
這位以貓頭形象活躍於中文推特的「貓總」,你或許已經聽過他的名字。他以貓頭面具為標識,發言風格詼諧諷刺,「黑大阪是我的職業」,自稱「海帶級金融從業者」,但他的真實身份,是日本創意初創房企京阪住業株式會社 CEO。
本文,我們將深入貓總的世界,一起了解這位帶著貓貓頭套、嘴上罵大阪人、實際上卻為客戶一手交幣一手交房的嚴謹創業者,到底是怎麼把日本房產賣到幣圈的。
來自陸家嘴金融圈的原生「貓總」
早在 2016 年,貓總便開始投資比特幣了。
他學的專業是金融,走的是本科和研究生一路讀下來的「科班路線」,畢業先後進入銀行、券商、財富管理機構從業,傳統金融的路數都熟悉了個遍。
他對比推表示:「2017 年幣圈開始熱了,我就想跳過去,但沒人理我。」
他向包括幣安、ZB、Gate 等主流交易所遞交過簡歷,背景是法國商學院,履歷是傳統金融,卻沒拿到一個幣圈 offer。
也是同一年,監管層一紙命令關停所有境內交易所,crypto 行業迅速熄火,他算是「錯過了」第一次的 Crypto 浪潮。
但這僅是一個小插曲,同時期,他已經開始打造個人 IP 了。
貓總並非一人一號的「創業者」,而是「傳承」而來。第一代貓總,是一位從諾亞財富出來的領導階層,後來因緣際會把這個帳號傳給了他。
如今的貓總,在推特上擁有穩定的粉絲群體。他的頭像是一隻訂製貓頭面具,始於 2015 年法國留學期間的萬聖節聚會,真正作為品牌使用,是 2017 年他進入銀行體系後的決策。
Crypto + 房產:走出一條務實之路
這幾年似乎出現了一個有趣的趨勢:很多人其實並非「剛需」,而是出於資產配置、身份、生活方式優化等綜合考量「潤」日。
有些是想把孩子送日本讀書,就先買房;有些本來就生活在東南亞或中東,覺得日本生活成本合理、安全係數高。
據騰訊新聞報導,資料顯示,2022 年中國人在日本買房的數量比 2021 年增加了 50% 。從 10 月到 11 月短短一個月期間更是暴漲了 120% ,東京的外國購房者當中中國人佔到了 8 成。
這其中也不乏很多在 crypto 圈賺到錢的人,迫切希望把資產轉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資產,他們不懂日本不動產的流程,也找不到合適的中介。
而貓總,既懂 crypto 圈的語言,又有金融背景,還在日本。他抓住了這部分需求:日本房產相對穩定、收益可觀,且法律結構清晰,成為 crypto 資金的一塊理想落地地。數位貨幣購房從此成為一種現實選項。
如何獲客?一個堅持寫推特 10+ 年的人,成了自己最好的廣告
「我 90% 的客戶都來自 Twitter。」—— 貓總 2022
貓總早期也走過「傳統套路」的行銷方式,寫公眾號、講乾貨、吹東京、講政策…
「但太卷了,大家寫得都一樣。」
直到有一天,他在大阪難波拍了一張 ATM 機滿是垃圾的照片發到推特,配文「這就是大阪」,結果爆了。
不急於追風口,只希望腳踏實地
談及火熱的 RWA(Real World Assets)賽道,貓總很清醒:「這個行業太早期了,像 100 年前的基金業。沒有底層資產保障,沒法律支撐,大部分還在炒概念。」
他不急著發幣,不急著把房產「上鏈」,只希望能先把「一手交幣,一手交房」的流程跑順。
「日本房地產還在用傳真辦手續。談智慧合約自動交割?那是很遙遠的未來」。
但他依然相信方向沒錯。未來房地產交易一定會越來越平臺化、數位化,哪怕不是在鏈上,也會被數位資產持有者推動往前走。
結語
這不是個暴富神話,而是一個關於在傳統與新型金融的夾縫中,走通一條務實之路的故事。貓總用他對市場的直覺、對人性的理解,找到一個位置 —— 然後坐穩了它。當潮水退去,或許正是這些沒有華麗敘事的「基建者」,最終定義了加密經濟的真實價你上传的图片似乎没有相关的请求。如果你需要我处理或分析该图片,请告诉我你的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