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碳權交易所今日正式啟動國際碳權交易!首日即有27家企業參與交易,總交易量超過8.8萬公噸。本文整理了與碳權交易相關的核心問題,並將帶您認識碳經濟與加密貨幣結合的三大熱門趨勢。
(前情提要:比特幣挖礦報告》算力創歷史新高、減半後「要漲到5萬鎂」才能營利)
(背景補充:比特幣「越挖越環保」!ESG分析師:碳排放三年已減半)
本文目錄:
1. 區塊鏈能為台灣碳權交易帶來什麼?
2. 什麼是碳權?
3. 如何取得碳權?交易如何進行?
4. 碳經濟與加密貨幣的三大趨勢
台灣碳權交易所(TCX)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和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的(初始資本額10億元)。該交易所的三大業務包括:國內碳權交易、國際碳權交易,以及碳顧問諮詢和教育服務。經過數月的準備,TCX今日正式啟動國際碳權交易。首批上架的國際碳權包括潔淨水源、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沼氣發電等七個專案。這些碳權來自越南、印度、莫三比克、烏干達、肯亞、厄利垂亞和智利。首批碳權的價格介於每公噸5到15美元之間。共有27家國內企業購買了這批碳權,其中包括14家金控業、公股行庫和大型科技公司如台積電、聯電等。首日總交易量超過8.8萬公噸,交易額約為80萬美元。台灣碳權交易所董事長林修銘表示,期盼在2024年下半年能啟動國內碳權平台,為台灣邁向淨零排放迈向新里程碑。
備註:目前,台灣碳權交易所僅開放國內企業在其自建的交易平台購買已上架的國際碳權,一般民眾無法登入購買,也未授權其他平台業者或企業販售該所上架的國際碳權。
其實台灣對於碳權交易的討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形容:「碳權交易所的成立將是台灣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的曙光。」下文將詳細介紹碳權是什麼,如何進行交易,以及區塊鏈技術如何提供幫助。
「碳權」(Carbon credit)指的是排放碳的權利,通常以每公噸的碳排量作為計算單位。透過碳權交易,買方支付賣方以獲得溫室氣體減排額,以符合國內政府的碳排管制規範或企業自身訂立的碳中和年度目標。碳權商品可分為兩大類:減碳排/減量和碳移除。減量是指推動節能、再生能源、生物能源等技術,而碳移除則是「移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可分為自然移除和科技補碳兩種方式。
基本上,台灣要取得國內碳權,必須是公司、工廠、行政單位等事業體(主要擁有自然碳匯和碳移除技術的公司)。自然人無法申請碳權。事業體在向國內環保署申請自願減量專案時,需要遞交計劃書並通過第三方確證。專案成功註冊並執行計畫後,再經第三方查證並檢驗執行成果後,授權機構才會核發碳權。
台灣碳權交易所屬於自願型碳交易市場。排碳大戶產業以及需要達成碳中和目標的企業等是碳權的主要買方,可在市場中購買聯合國/獨立機構認可的碳權(減量額度)。據了解,台灣碳權交易所不會採用股票市場的公開交易形式,以避免散戶炒作套利。
碳權交易市場在全球經濟低迷的逆境下仍然保持熱度,預計在2030年時將達到數十億美元的規模。然而,碳權的驗證和退役程序仍然面臨許多挑戰。台灣企業櫛構科技在3月的文章中指出,區塊鏈技術有機會解決碳抵銷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包括碳信用額度的驗證、碳信用額度的退役、以及重複計算等問題。
此外,碳加密貨幣生態目前有三大趨勢:低碳排區塊鏈、碳權貨幣化以及區塊鏈驅動的碳交易所。低碳排區塊鏈是指將以太坊2.0從PoW轉型到PoS,以降低能源消耗。碳權貨幣化則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如NFT將碳信用額度貨幣化,使每噸減排量對應到一個MCO2(全球第一個碳權虛擬貨幣)。而區塊鏈驅動的碳交易所已經開始在一些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上買賣NFT或代幣化的碳信用額度,例如阿布達比已通過在AirCarbon Exchange上購買碳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成碳中和目標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