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bic 透過 uPoW 集結算力重組 Monero 區塊,社群再把目標指向 Dogecoin,PoW的去中心化機制遭到挑戰…
(前情提要:砸 7500 萬美元攻擊 50 億美元巨頭門羅,Qubic 究竟想幹嘛?)
(背景補充:門羅幣疑遭到51%攻擊!Ledger技術長:Qubic掌握多數算力,可重寫XMR區塊鏈、實施雙重支付..)
當一個以 AI 為賣點的區塊鏈項目,能在短短數日內主導他人網路的絕大部分算力,去中心化的安全底線就被迫重新審視。2025 年 8 月,Qubic 透過「有用工作證明 (uPoW)」機制重組Monero 六個區塊,並讓約 60 個區塊淪為孤塊。事件雖未獲所有專家一致認定為嚴謹的 51% 攻擊,但影響已足以讓交易所 Kraken 以「網路完整性的潛在風險」暫停充值,Monero 幣價同步下滑。更令人憂心的是,Qubic 隨後在社群投票中點名市值逾 350 億美元的 Dogecoin 為下一個潛在目標,市場神經瞬間繃緊。
uPoW 撼動 Monero
Qubic 的做法與傳統礦池不同。它要求礦工先用運算能力解決 AI 任務,獲得的獎勵直接兌換成 USDT,再用這些 USDT 回購並銷毀 QUBIC 代幣。等於把「挖礦收入」與「代幣買盤」綁在一起,快速吸引礦工投入,形成可觀算力。這波算力集中令 Qubic 能夠在 Monero 上完成六個區塊的鏈重組,技術上已具備覆蓋近期交易歷史、觸發雙重支付或交易審查的能力。
Monero 採用 RandomX 抗 ASIC 演算法,理論上能降低專用礦機壟斷風險。但此次事件顯示,即便演算法設計激勵家用 CPU,也難敵資金、協同礦池與新經濟模型結合後催生的集中效應,對長期依賴工作量證明的公鏈來說,這是可能一記警鐘。
Dogecoin 被點名
Monero 事件後,Qubic 創始人 Sergey Ivancheglo 於社群發起投票,希望挑戰下一條大型 PoW 鏈,在 Dogecoin、Kaspa 和 Zcash 三個選項中,Dogecoin 以逾 300 票高居第一。原因不僅是其活躍社群與龐大市值,更因為 Scrypt 演算法相對老舊與成熟,部分觀察者擔心若算力被外部誘因快速聚攏,網路仍可能暴露風險。
不過,Dogecoin 與 Litecoin 的聯合挖礦機制,讓兩條鏈共用礦工資源,算力分布較分散,目前並無跡象顯示 Qubic 已對 Dogecoin 展開實質攻擊。對多數投資人來說,Dogecoin 價格仍主要受迷因熱度、交易所資金流與技術升級節奏影響,潛在威脅尚未體現在鏈上指標。
攻擊定義爭議與市場反應
究竟 Qubic 對 Monero 的動作是否構成「51% 攻擊」?部分安全研究員認為,鏈重組時間短且未見大規模雙重支付,因此較像「試驗性控制」。然而,能否精準落在教科書定義已非關鍵,真正震盪市場的是:只要有人願意設計新的經濟誘因,就可能在短期內買下足以左右中型 PoW 鏈的算力。
事件傳出後,Monero 幣價快速下跌,Kraken 停止充值,其他交易所雖未跟進,但已提高提領確認區塊數。投資人重新評估工作量證明機制下的安全邊際,部分資金轉向市值更高或改用權益證明 (PoS) 的項目。
更大的課題:去中心化與經濟誘因
Qubic 事件直接衝擊的不只是 Monero 或 Dogecoin,而是所有依賴算力安全的公鏈。它揭示了兩個現實:第一,抗 ASIC 演算法並非萬靈丹;第二,只要經濟模型足夠誘人,算力可以快速遷移,去中心化可能瞬間瓦解。接下來,各公鏈團隊勢必得思考是否引入更多層次的防禦,包括動態難度調整、協程驗證或改良的共識混合機制。
面對這場仍在發酵的技術與資本較量,市場各方該開始想想,當下一次算力被「買走」時,底層架構是否撐得住去中心化的初心。